概况
机构设置
研究平台
协同创新中心
人才招聘
研究生培养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成功举办“他山之玉”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系列讲座

来源: 发表日期:2020.06.30 浏览量:4300
返回新闻列表


2020623日,由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简称北京脑院)主办的 “他山之玉”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系列讲座拉开帷幕。时值庆祝首都医科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以脑重大疾病相关转化医学研究为主题的“他山之玉”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直播和互动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向广大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务工作者介绍研究工作和最新进展,促进创新技术与临床实践的交流,为基础研究创新技术和临床医疗搭建桥梁,推动脑重大疾病基础研究科技成果向临床转化,以期更好发挥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首次讲座的题目是“适应医学及临床转化”,讲者为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北京脑院院长吉训明教授。低氧适应医学是当前国际热点研究领域,2019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美国哈佛医学院凯林(William Kaelin Jr)、英国牛津大学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ohn Ratcliffe)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门扎(Gregg L. Semenza),以表彰他们在“氧感知和适应性”方面的奠基性贡献。低氧适应医学开创了全新研究领域,解释了机体在氧不足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减少氧不足造成的机体损伤。低氧信号通路关键分子成为疾病治疗重要靶点,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策略,促进低氧适应机制的临床转化潜伏巨大的应用价值。中国的低氧适应医学走在国际前列,首都医科大学的吕国蔚教授为我国低氧适应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先驱性工作,吉训明教授是低氧适应医学转化领域的先行者和带头人。

吉训明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低氧适应的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缺血缺氧是机体衰老和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间歇性缺血缺氧训练具有延缓器官衰老和治疗心梗、脑梗作用,可提升耐受高原缺氧引起的急性高原反应和慢性高原病,适用于航空航天、赴高原工作和守护。对于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特别对传统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疑难疾病,间歇性缺血缺氧训练提供了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吉训明教授团队近年从事脑卒中的低氧适应转化医学研究,在脑卒中预防、急诊溶栓救治、神经康复方面进行了系统创新性研究工作。吉训明教授阐述了肢体远隔缺血适应的概念、机制、方法、安全性和对具有中国人群发病特点的脑卒中防治效果。该方法系统作为除外源性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治疗之外的第三种内源性药物治疗新方法,具有广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前景。

本次讲座直播同时,后台留言提问踊跃,吉训明教授在讲座之后回答了多个典型提问。讲座反响非常热烈,线上参加人数达2800余人,观看者纷纷留言表示受益匪浅。

讲座视频回放可点击如下链接:http://www.medtion.com/meetingInfoLive.jspx?id=1304&from=groupmessage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此条新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