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研究所简介
一、帕金森病概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帕金森病患者因运动功能严重受限,且多数患者伴随抑郁、痴呆等症状,在中晚期时必须由他人照料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成为影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最新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200多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已成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近800万人。因此,无论是从社会学角度还是经济学角度,帕金森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严重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研究所优势及特色
帕金森病研究所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为主要依托单位,整合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多名长期从事在帕金森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与防治的专家及团队,并依托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帕金森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和灵长类动物实验平台等技术平台的支持,其研究实力和学科地位在全国领先。自2006年起,牵头成立了中国帕金森病研究协作组,建立了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帕金森病多中心临床信息和样本库共享平台;建成了北京地区健康老人帕金森病监测队列,并进行长期随访和疾病监测研究;先后承担了 “973”计划、“863”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以及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等项目,并取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唯一一家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新药研究平台,收集的数据和组织样本的质量和管理流程,获得国际认可。多年来,与日本东京都精神病研究所、美国帕金森病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研究关系。另外,还与国内外的企业长期合作,共同研发攻关。如与广西南宁灵康赛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在灵长类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上的疾病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标记物及治疗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
三、研究团队
序号 |
姓 名 |
研究所职位 |
工作单位 |
1 |
陈 彪 |
所 长(兼任PI)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2 |
于 顺 |
副所长(兼任PI)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3 |
周嘉伟 |
副所长(兼职PI) |
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 |
4 |
郑 铮 |
办公室主任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5 |
孔繁渊 |
专任PI |
北京市脑重大研究院 |
6 |
张 曦 |
专任PI |
北京市脑重大研究院 |
7 |
朱 霖 |
专任PI |
北京市脑重大研究院 |
8 |
段维明 |
兼任PI |
首都医科大学 |
9 |
冯 涛 |
兼任PI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 |
10 |
王晓民 |
兼任PI |
首都医科大学 |
11 |
吴 涛 |
兼任PI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12 |
杨 慧 |
兼任PI |
首都医科大学 |
13 |
张 红 |
兼任PI |
首都医科大学 |
14 |
张 巍 |
兼任PI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 |
15 |
庄 平 |
兼任PI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16 |
陈生弟 |
兼职PI |
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 |
17 |
程 京 |
兼职PI |
清华大学 |
18 |
胡 刚 |
兼职PI |
南京医科大学 |
19 |
李艳梅 |
兼职PI |
清华大学 |
20 |
刘春风 |
兼职PI |
苏州大学医学院 |
21 |
孙坚原 |
兼职PI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22 |
许执恒 |
兼职PI |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 |
23 |
薛 蓉 |
兼职PI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24 |
王晓良 |
兼职PI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25 |
周 兵 |
兼职PI |
清华大学 |
四、研究方向
(一)构建全国范围的临床中心和社区一体化帕金森病研究队列网络;
(二)围绕突触核蛋白深入研究衰老、遗传和环境因素致病机制;
(三)研发早期预警和诊断、人群干预和个体化诊疗的适宜技术;
(四)探索建立帕金森病病全程管理新模式;
(五)开展规范化药物、干细胞和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